怵惕怎么读(怵惕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

开心常识网 1381 2024-02-02 02:30:16

关于【怵惕词义解释】,怵惕怎么读,今天常识编辑棒棒子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国学启蒙之朱熹《小学》解读第五讲:《内篇·明伦》第三节2、怵惕词义解释,怵惕怎么读1、国学启蒙之朱熹《小学》解读第五讲:《内篇·明伦》第三节明伦第二

所谓“明伦”就是“明人伦”的意思,即认识并能合理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要处理哪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那便是上一讲“立教”中讲过的“五品”: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以及朋友之间的关系。

“明伦”是朱熹《小学》全书的精髓所在,朱熹写这一章的主要目的有两个:(1)让儿童通过学习这一章明白人伦之理;(2)将学到的人伦之理真正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怵惕词义解释,怵惕怎么读

学习过程中,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明伦第三节

【原文】孔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孔子说:为人子的,在父亲活着的时候,就看他的志向怎么样。父亲去世了,就看他的行为怎么样。如果父亲去世三年都没有改变父亲所定下的的规矩,就称得上孝。

怵惕词义解释,怵惕怎么读

【原文】《内则》曰: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yí)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

【注】没:去世。贻:留,遗留。令:美,好。 果:成为事实,果断地做。

【译】《内则》上说:父母虽然过世了,如果要做善事,想到这会给父母留下美名,就一定能做成。如果要做不好的事情,想到这会连累父母受到羞辱,就一定不会去做。

怵惕词义解释,怵惕怎么读

【原文】《祭义》曰:霜露既降,君子履(lǚ)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春,雨露既濡(rú),君子履之,必有怵(chù)惕(tì)之心,如将见之。

【注】《祭义》:《礼记》中的篇名。履:踏。凄怆:悲伤。 濡:湿润。怵惕:惊惧。

【译】《祭义》上说:当霜露降落时,君子踏着霜露,心里一定会感到悲伤,不是因为寒冷,而是思念他去世的父母。春天雨露滋润时,君子踏着雨露,也会触动他的心使之惊惧,仿佛就要看到自己已经去世的父母。

怵惕词义解释,怵惕怎么读

【原文】《祭统》曰:夫祭也者,必夫妇亲之。所以备外内之官也。官备则具备。

【译】《祭统》上说:祭祀,必须夫妇都亲自做,这样,内官和外官都齐全了。官全了,一切都全了。

怵惕词义解释,怵惕怎么读

【原文】君子之祭也,必身亲莅(lì)之。有故,则使人可也。

【注】《祭统》:《礼记》中的篇名。莅(lì立):到,临。使人:派人来替自己参加。

【译】君子在祭祀的时候,必须亲自参加。如果有事确实不能参加时,才能派人来替自己参加。

怵惕词义解释,怵惕怎么读

【原文】《祭义》曰:致齐于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耆(shì)。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者。祭之日,入室,僾(ài)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共容声。出户而听,忾(kài)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是故先生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志耆欲不忘乎心。致爱则存,致悫(què)则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

【注】齐:同“斋”,斋戒。耆:同“嗜”,爱好。僾:仿佛,隐约。容声:举动容貌的声音。忾:叹息。悫:谨慎,忠厚。

【译】《祭义》上说:致斋是内心的,散斋是外在的,在斋的那天,思念亲人的生活,思念亲人的笑语,思念亲人的思想,思念亲人的喜乐,思念亲人的嗜好。这样斋三天,就能看见所为斋的亲人。祭的那天,进入庙堂,仿佛看到亲人在神位上。在庙内周旋或出庙,肃然敬惕,就仿佛听到亲人謦咳举止的声音。出门谛听,仿佛听到亲人的叹息之声。因此,先王的孝敬是,眼睛不忘亲人的容颜,耳朵不忘亲人的声音,心不忘亲人的思想嗜欲。极度的爱使得亲在他们心中永存,极度的诚意使得亲人永远活在他们眼前。象这样心里始终不忘亲人,怎么能不对亲肃然起敬呢?

怵惕词义解释,怵惕怎么读

【原文】《典礼》曰:君子虽贫,不粥(yù)祭器。虽寒,不衣祭服。为宫室,不斩于邱木。

【注】粥:同“鬻”,出卖。邱:坟墓。

【译】《典礼》上说:君子不管怎样贫穷,也不卖祭器。不管怎样冷,不也穿祭服。建造房屋,不砍墓地上的树木。

怵惕词义解释,怵惕怎么读

【原文】《王制》曰:大(dài)夫祭器不假。祭器未成,不造燕器。

【注】大夫:官名。燕:同“宴”。 

【译】《王制》上说:做大夫的,不借别人的祭器祭祀。祭器没有做好,不造宴饮的器物。

怵惕词义解释,怵惕怎么读

【原文】孔子谓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敎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此诸侯之孝也。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然后能保其宗庙。此卿大夫之孝也。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守其祭祀。此士之孝也。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注】身:头颈胸腹。体:四肢。发:身上的毛发。肤:皮肤。受:接受。立身:树立自身于天地之间,指有崇高的道德修养,成就功名与事业。行道:实行天下的大道。终:最后,老年时,或言指孝道的终极阶段、最高要求。恶:厌恶、憎恨、不喜欢。慢:怠慢。形:通“型”。法式,典范。蓋:语气词。在上:诸侯为列国之君,贵在一国臣民之上,故言“在上”,即处于高位的意思。高:即上,言诸侯居于一国最高之位,所处甚高。危:危殆、危害。制节:花费节省,生活俭朴。谨度:指言行谨慎而合乎礼法。满:国库充实,钱财很多。溢:过分,此处指生活奢侈,与骄相对。社稷:社是祭祀土神的场所,亦代指土神;稷为五谷之长,是谷神。先王之法服:先王制定的各种等级的人的规定服饰。法言:合乎礼法的言语。择言:败坏,败言或不合法度的议论。

【译】人的身体以至每一根毛发和每一块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护,不敢稍有毁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以德立身,实行大道,使美好的名声传扬于后世,以光耀父母,则是实行孝道的最终目标。所以实行孝道,开始于侍奉双亲,进而在侍奉君主的过程中得到发扬光大,最终的目的就是成就自己的德业。天子真正爱护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厌恶任何人;真正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轻慢任何人。天子竭尽爱护尊敬来侍奉双亲,将这种道德教育推广到天下百姓,让四海之民都能起而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啊!处在万民之上而不骄慢,即使身居高位,也不会产生倾覆的危险;节约费用,谨守法度,即使财富充足,也不会奢侈浪费。身处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长久地保持他的尊贵;财富充裕而不奢侈挥霍,所以能长久地保持他的富有。能使富有和尊贵不离开自身,然后才能保全社稷,使自己的人民和睦相处,这就是诸侯的孝道啊!非先王规定的服装不敢穿,非先王的礼法言论不敢讲,非先王遵奉的道德行为不敢行。所以,不合礼法的话不讲,不合道德的行为不行。口中没有不合乎礼法之言,自身没有不合乎礼法之行,纵使言语传遍天下,也不会口中有失,即使所作所为天下皆知,也不会有怨恨厌恶。“服饰、言语、行为”,三者都能完备无缺,然后就能守住其祭祀先祖的宗庙。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啊!用侍奉父亲的孝道来侍奉君主,必能做到忠诚;用敬顺兄长的悌道来侍奉上级,必能做到顺从。忠诚和顺从,都做到没有什么欠缺和过失,用这样的态度去侍奉君主和上级,就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守住宗庙的祭祀。这就是士人应尽的孝道啊!顺应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自然规律,分辨土地的不同特点,行为谨慎,节约俭省,以此供养父母,这就是老百姓应尽的孝道啊!因此,从天子到百姓,不分贵贱,行孝都是无始无终、没有止尽的。如果有人担心自己无法尽孝,那是不可能的。

怵惕词义解释,怵惕怎么读

【原文】孔子曰: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是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注】续:指续先传后,也就是人类的自身繁衍。悖德:背,违背。悖德,违背公认的道德准则。悖礼:违背礼义。

【译】父母生子,继承宗嗣之事,让孝道得以相续,没有比这种人伦关系更重大的了!父亲既有君的尊严,又有父的慈爱,让儿女的孝心得以培养,没有比这种恩义更厚重的了!所以,不爱自己的父母,而去爱别人,那就叫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去尊敬他人,那就叫违背礼义。

怵惕词义解释,怵惕怎么读

【原文】孝子之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注】居:平常家居。丑:众。三牲:指猪、牛、羊。古人宴会或祭祀时用三牲,称为太牢,是最高等级的供奉。

【译】孝子侍奉父母亲,日常居家时,处处都应对父母恭敬;奉养父母时,应让父母欢心;父母生病时,应忧虑父母的病情;父母去世时,应尽到哀伤;祭祀父母时,应庄严敬肃。以上五点都能完备,才真正做到侍奉双亲。侍奉双亲的孝子,处在上位要谦虚而不骄傲,处在下位要恭敬谨慎而不作乱,与大众相处要和顺而不竞争。身居上位如果骄傲,就会灭亡;身居下位如果作乱,就会受到惩罚;跟大众相处如果斗争,就会互相杀害。为人子女,如果以上三者不能去除,即使每天用牛、羊、猪肉来供养父母,还是不孝。

怵惕词义解释,怵惕怎么读

【原文】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闘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注】支:同“肢”。博奕:赌博和下棋。 耳目之欲:爱好声色。

【译】孟子说:世俗说的不孝,有五种:四体懒惰,不顾父母的奉养,这是一不孝。好财赌博下棋,嗜好饮酒,不顾父母的奉养,这是二不孝。好聚积钱财,偏爱妻子儿女,不顾父母的奉养,这是三不孝。满足自己的声色之好,羞辱父母,这是四不孝。好勇斗狠,使父母处在危险中,这是五不孝。

怵惕词义解释,怵惕怎么读

【原文】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lì)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烖及其亲,敢不敬乎?

【注】体:身体的延续。莅官:做官。陈:同“阵”。 遂:成。烖:同“灾”

【译】曾子说:自己的身体,是父母身体的延续。自己奉行父母身体的延续,敢不敬重吗?生活不庄严,是不孝。侍奉君王不忠,是不孝,做官不敬,是不孝。对朋友不信任,是不孝。打仗不勇敢,是不孝。庄、忠、敬、信、勇这五者做不到,会殃及父母,能不敬吗?

怵惕词义解释,怵惕怎么读

【原文】孔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注】五刑:五种刑法,包括刺面、割鼻、断足、阉割、死刑。属:类,种类。

【译】孔子说:五刑(墨、劓、刖、宫、大辟)的具体刑法条文有三千条,而最大的罪莫过于不孝。

2、怵惕词义解释,怵惕怎么读

怵惕,读音chù tì,汉语词语,意思为恐惧警惕;惊恐,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怵惕怎么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怵惕怎么读

怵惕,读音chù tì,汉语词语,意思为恐惧警惕;惊恐。

出处:

(1)《书·冏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

(2)《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大王不思先帝之艰苦,日夜怵惕,修身正行。”

(3)《汉书·王商传》:“於是退勃使就国,卒无怵悐忧。”

(4)唐·杜甫 《北征》诗:“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5)《明史·岳正传》:“今朕省愆思咎,怵惕是存。”

(6)《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噼里啪啦一顿牛皮的内容分享完毕,记住关键词:怵惕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怵惕的拼音怎么读,怵怵惕惕,惕惕怵怵的拼音,怵惕的意思是什么。

上一篇:盗墓笔记陈皮阿四是好人还是坏人(盗墓笔记陈皮阿四结局原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