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香蜜湖改造进程(深圳香蜜湖未来发展规划)
1433
2023-10-30
9月26日,以“新视角看香蜜湖”为主题的香蜜湖专场暨秋季沙龙在香蜜湖国际创投街区综合服务平台成功举办。市、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雏鹰干部”参加。
据悉,本次活动由福田区香蜜湖区建设发展事务中心主办,围绕香蜜湖区“第六立面”的建设方向,邀请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粱山等五位重量级专家,从全局、前瞻、实用等方面探讨香蜜湖区“第六立面”实施的创新论证和技术建议。
“第六次门面提升专项行动”是深圳市政府做出的重大部署。“第六立面”是指人们从更高的视角俯瞰城市时所能感知的城市景观,将传统的城市屋顶空间拓展为建筑立面、街道、开放空间等更为广阔的空间元素。去年,福田区以“提升城市第六立面专项行动”为创新举措,探索发展低碳生活,挖掘空间资源潜力,精细复合利用,高水平城市治理,着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香蜜湖片区总规划师、深圳市第六期立面提升专项行动主持策划人粱山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关于打造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第六期立面的想法。他通过打造不同高度、良好观景的公共看台,精心刻画了山海绿廊公园、城市阳台、特色商业区等项目的“顶级风景和场所”,使之成为打造深圳高密度中心城区第六立面的典范。
深圳市第十一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谢静结合南苑绿云屋顶楼花园等生动具体的实践案例,从建筑创作的角度交流屋顶场所设计与实施的经验,让观众切身感受到屋顶空间改造带来的价值,深刻体会到高质量的第六立面塑造对于高质量城市建设的意义。
在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吕小北、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刘海丽、深圳诚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诚成等嘉宾就“超高层建筑屋面的创新应用”、“屋面低碳能源设施的协调与美学”、“大型公共建筑第六立面规划及景观设计中活动场所的营造”等话题进行了多维度、全方位的探讨。与会的雏鹰干部纷纷表示,这次活动既有很高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受启发。
香蜜湖区建设发展事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规划中的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将充分发挥该区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的增量优势,促进立体空间的挖潜和复合利用。同时,事务中心将以本次沙龙为契机,继续探索建筑屋顶的复合立体利用,推广屋顶绿化和新能源技术,为公众提供更多高价值、高品质的创新立体场所。
【作者】潘心宇
【来源】福田区香蜜湖地区建设发展事务中心
[作者]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2.深圳香蜜湖未来发展规划,深圳香蜜湖地区将建设综合地下枢纽群。深圳香蜜湖地区应确保该地区地下一体化的高质量立体开发。针对今年市人大代表的建议,深圳市交通局等部门表示,该地区规划了9线8站轨道交通系统,实现轨道站点500米全覆盖,同时结合地下空间和在建工程,实现车站出入口与周边建筑、地块的无障碍连接,打造高度集约化
代表性建议
市人大代表李煜:
香蜜湖新金融中心是深圳重点开发建设区域和福田区“十四五”规划的三大新引擎之一。定位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资本形成中心、金融创新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和可持续金融中心。据了解,与轨道规划相关,该区域共有10条轨道线路,其中现有线路5条(1、2、7、9、11号线),规划线路5条(6号线南延,14号线西延,20、22、24号线),形成车公庙(现有)和香蜜溪(规划14、20号线)。叠加广深高速磁浮远期规划,未来区域将形成集高速磁浮和城轨快线为一体的国家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2021年,深圳举行首批新开工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投资额2000亿元。福田区香蜜湖北区也在其中。(资料图)南都记者霍建斌摄
香蜜湖地区作为福田区规划建设的新标杆,在实施“立体城市”和“动态客厅”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高速磁悬浮技术仍处于研究和实验阶段,规模和业态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影响规划预留;第二,米香湖“一馆三中心”与轨道交通密切相关。北方国际通信中心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中心区三栋公共建筑陆续开工建设。建设进度对铁路规划的时间要求越来越紧迫;第三,轨道位置和车站的稳定性是该地区规划和建设的关键因素和先决条件。要提前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稳定清晰的工程边界和预留要求,同时保留一定的灵活发展空间。
香蜜湖地区已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轨道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制约着该地区的规划设计和工程项目的推广。要尽快开展相关研究,明确预留条件,确保区域高质量立体发展。
分享完噼里啪啦牛皮的内容,记住关键词:深圳香蜜湖未制定规划方案,深圳米香湖改造过程,深圳香蜜湖未制定最新规划,深圳米香湖怎么样,深圳米香湖2020规划。关于[深圳香蜜湖未未来发展规划],今天就分享给大家。如果对你有帮助,别忘了关注这个网站。
内容导航:1。深圳香蜜湖未未来发展规划:秋季沙龙解锁“城市第六立面”,专家齐聚讨论香蜜湖地区蝶变2发展规划,深圳香蜜湖未未来发展规划:秋季沙龙解锁“城市第六立面”,专家齐聚讨论香蜜湖地区。市人大代表李煜建议,为提升香蜜湖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构建“复合、集约、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打造高通达、高承载、高品质的综合交通体系,由市发改委牵头,全力将20号线、22号线、24号线、14号线西延及6条南延线路纳入深圳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支持香蜜湖地区的开发建设。
此外,李煜还建议市轨道办和地铁集团尽快对香蜜湖地区轨道交通枢纽进行专题研究,明确香蜜湖枢纽的功能定位,以及高速磁悬浮、轨道交通新线站点和建设时序,从工程层面提出空间预留控制条件,确保香蜜湖地区的全面开发建设。市交通局根据现状和未来规划的轨道交通方案,提出周边路网与区域内交通系统的衔接方案,为香蜜湖地区高强度发展提供支撑。
部门回复
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香蜜湖地区规划有5条城市轨道线路。
建议规划部门尽快研究轨道交通和地下空间。
针对市人大的建议,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介绍,香蜜湖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深圳重点发展区域之一。根据相关轨道规划,该区域有5条城轨线路,如6号线南延、14号线西延、20号线、22号线、24号线。为支持香蜜湖地区的开发建设,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认为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综合交通体系,确保区域内道路、管廊、地下空间等设施和建筑的规划设计与轨道交通充分衔接,实现城市与轨道交通一体化,提升区域整体发展品质。
目前,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已完成22号线、6号线支线南延的前期研究,并将于2022年继续开展20号线二期的前期研究,为国家发改委批复轨道五期建设方案后尽快启动项目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香蜜湖枢纽还处于概念阶段,暂时没有明确的上层规划依据,也没有进行相关的详细规划。香蜜湖地区规划的轨道线路很多,除了22号线、20号线二期基本可以纳入深圳轨道五期建设计划,6号线支线南延、14号线西延、24号线建设时序不明确。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建议规划部门尽快在规划层面对香蜜湖地区的轨道交通和地下空间进行统筹研究,及时开展相关详细规划,进一步明确香蜜湖枢纽的功能定位、实施范围和建设内容。
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表示,还将结合香蜜湖地区轨道线路详细规划,从项目实施层面对22号线、20号线、6号线南延线的车站设置、接驳换乘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空间预留控制条件,确保香蜜湖地区的全面开发建设。
市交通局:
规划轨道站500米全覆盖
外围高速及周边路网已提出具体方案。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在回复中介绍,香蜜湖片区作为福田区规划建设的新标杆,要明确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边界、建设序列和预留条件,确保片区高质量立体发展,以构建高通达、高负荷、高品质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片区立体空间一体化发展,快速与湾区城市对接。
目前,福田区已全面启动香蜜湖片区实施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其中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福田管理局负责香蜜湖片区交通详细规划(以下简称“片区交通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针对代表提出的“请市交通局结合现状和未来规划,提出周边路网与该区域交通体系的衔接方案,为香蜜湖地区高强度发展提供支撑”的建议,深圳市交通局介绍,根据《香蜜湖地区实施建设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香蜜湖地区总建筑面积约430万平方米。在这种开发建设强度下,该地区现有的四线五站轨道设施难以满足该地区未来的发展需求。为了进一步完善该区的轨道网络,增强车站的辐射能力,该区规划了9条线、8个车站的轨道交通系统,实现轨道车站500米全覆盖。同时结合地下空间和在建工程,实现车站出入口与周边建筑、地块的无障碍连接,打造高强度、站城一体的综合地下枢纽群。
在轨道交通方案现状和规划的基础上,为支持香蜜湖地区的高强度发展,深圳市交通局开展的该地区交通详细规划对高速公路、周边路网、内外联系的优化提出了具体的规划方案。包括加快侨城东路北延、皇岗路快速改造,缓解香蜜湖路-福龙路交通压力的提案。结合区域内部路网规划,提出适合香蜜湖地区发展的香蜜湖路和福龙路改造方案。拟对向梅路进行扩建改造,向南延伸至滨河大道,加强与北环路和滨河大道的联系,缓解香蜜湖路的交通压力。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还提出改造深南大道、李鸿路等周边道路,优化内外接驳组织,平衡路网流量。引入地下道路与周边高速公路直接连接,打破地面道路内外连接的瓶颈,分流部分中长途出行,促进东西商业中心的连接,提高车商的组织效率。计划形成“地下主通道、地下环线地下车库”三级地下行车系统。规划初步确定将向梅路南延地下通道东至滨河大道,西至香蜜湖路,实现内外交通的快速转换。
区域内形成“一横五纵”的路网布局,以“一横”为中心区景观休闲大道,“两纵”为区内外连接通道,加密中心区路网,加强与周边道路的联系,打造外畅内和的活力街区,打造湾区高品质出行典范。规划“地下人行主通道、地下人行次通道连接通道”三级地下人行网络,串联核心商圈与公共空间的空中走廊,覆盖全道路的非机动车道网络,串联轨道站点,提升慢轨衔接效率。
南都记者张晓玲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