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编剧在影视行业的作用常被忽视,其贡献值得更高的关注与重视
0
2025-09-13
文/Grady Hendrix 译/覃天 易二三 来源:影评(2014年9月4日)
说实话,香港电影圈儿的女星大家都真的有点被重视了,想拍一部好电影宣传片的人都觉得得找个扎眼的内地女星搭配一个香港男演员。看上世纪80、90年代香港的女性明星多得很,张曼玉、林青霞、杨紫琼个个都风光无限。现在嘛几乎所有出名的演员都进了内地的囊中物。
我很喜欢郑秀文和杨千嬅,可她们跟巩俐、章子怡、汤唯、周迅、李冰冰、范冰冰比,是小巫见大巫。那在电影行业中除演员大家又关注哪个角色呢?鞍华是个杰出者,这行当里顶尖的女性导演了。张艾嘉曾经很光彩然,自97年以来,她只拍了五部电影许鞍华却有十部作品。
艺术电影罗卓瑶是个不错的代自她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活跃后,创作速度放慢了,张婉婷参演了《岁月神偷》的制作她的影响力不够大。还有黄真真和麦曦茵虽然偶尔出现在大家视野里现在似乎没啥大动作。
这种情况相当让人意外,毕竟在香港电影剧集影响力最大的人物都是女性,方逸华和她老公经营着邵氏兄弟,施南生跟老公一起回顾了他们的工作室,周梁淑怡是一位传奇为无数新导演提供机会。
想在香港电影中找到更多女性的身影,得把目光放在那些默默无闻的编剧身上,因为编剧这个角色经常不被人关注,作品没翻译成英语简直被忽视的明星。
别小看这些女性作家她们对香港电影的影响可大着呢,张爱玲就是这些里面一个早期的代表。她写的书故事大多发生在1941年至1945年间,关注当时女性的生活。她捕捉到的生活场景让人感同身受,这让的作品深得人心。
张爱玲的婚姻生活让她备受争议,她跟据当时的一场婚姻,成就了“通敌者”的代名词内容。她努力为自己辩解,为她的正义还是没能阻止。1950年意识到她在内地没有前途,就搬去了香港后来又走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引人注目的人又开始发现她的作品,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影响力再被提上台面。她的观点在当时没能受到太多的反思她的故事和小说却闪耀。
许鞍华把张爱玲的一些作品改编成电影,《倾城之恋》和《半生缘》是两部经典,关锦鹏的《红玫瑰白玫瑰》则改编自她的短篇小说。李安将她的另一部作品《色戒》搬银,获得了引人注目的荣誉。张爱玲在香港的地位举足轻重。
还有像李碧华的人她的书被电影改编,《胭脂扣》和《霸王别姬》都是她的作品。再加上其他编剧像徐克的写手团队都有一个女性,编剧的位置虽然小在电影中不可忽视的幕后。
虽然在香港电影中编剧的地位一直不高女性编剧似乎占据了一席之地,显现出个不小的反常现象。
子这些女性编剧在电影中塑造了许多经典角色,导演常被视作追逐利益的角色。许鞍华在《黄金时代》中为另一位作家萧红献上了敬意,影片放映前就很期待。
《桃姐》这部放映出了许多编剧的智慧,编剧在地位现实中的地位在电影中的影响力可小可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