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古风巨匠——欧阳中石)

常识网 1011 2022-10-10 12:00:26

欧阳钟石(古代大师——欧阳钟石)

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中央文史馆馆员,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当代书法学科建设重要开拓者欧阳钟石先生于11月5日在京逝世,享年93岁。

“生于鲁,长于齐,游于京师”。任,北京大学人,学者。自称“没工作没家”。学吴玉如的书,学奚晓波的戏,学齐白石的画。他的头衔如日中天,从不举办书展,从不担任评委,是个“老师”,是个书法家。他致力于教育,他说:“年轻人没有野心,但他的思想没有改变。”白发苍苍的史静,痴心不改,堪称桃李满天下。

固执的老人

京剧“四大熊”之一的席小波,家住河北,老死于石门。石家庄是名副其实的西派大本营。作为奚晓波的弟子和得意门生,欧阳钟石始终心系河北。有人问我:“写作与国计民生无关。我们不谈这个了。外界称我为书法家。‘书法家’的职业和头衔是什么?我的工作是大学老师,是‘老师’,既不卖词,也不唱歌。”几位河北书法家是来京的欧阳钟石的学生。他们给我介绍,“王老师热爱京剧,崇拜席晓波。他提到这个的时候很开心。”见到钟石先生,我抛开书法谈论京剧,欧阳钟石立刻喜上眉梢。或许,他对石家庄的记者有些“爱屋及乌”的感觉。提起他的老师,欧阳钟石感慨万千。他轻轻地摇摇头,对我说:“1948年,Xi先生打算让我去航海。可惜我自卑,总觉得自己没那个资格。犹豫了一会儿,我考上了辅仁,下海的事就放在一边了。然而,Xi先生和我总是像父子一样。从相识到永别,34年来每周都要写两封信。抬头,千万不要写钱,写一千字,直奔主题。王先生是一位书法家。每一封信都是用小楷毛笔写的,充满了华丽和流畅。能够纸上谈兵的文艺,也算是‘鸿雁传情’。”据说席晓波临终前还在牵挂着这个心爱的弟子。桌子上有一封未写完的信。

当欧阳钟石谈到Xi学派时,他来了精神。他告诉我,“因为Xi先生的特殊关系,石家庄人都知道我是怎么回事。只要河北欢迎我,我就尽力而为。说实话,我爱西派。我和我的老师奚晓波,体型,长相,声音,甚至艺术理念都差不多。这也叫声音交流,志同道合。”Xi·洪雁,Xi·小波之子,著名“红网”艺人。他生前曾亲口对我谈及欧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家父的剧不是传统剧目,是汪曾祺先生的手笔。为了磨几句台词,唱几句歌,欧阳兄弟帮着我父亲,一点一点地扣。”河北艺术学校的张荣培也是席小波最喜欢的学生。他花了十年时间教导Xi学派的弟子张建国。他对我说:“欧阳兄弟不是Xi派的高徒。之前老师有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可惜造化嫉妒人才,人早就没了。”我觉得有点对不起张荣培的欧阳兄弟。他没有正式下海,直接影响了他的功夫。欧阳钟石与奚晓波堪称师友,但他强烈反对。他恪守“一日为师,一生为父”的古训。1979年,席晓波逝世两周年,纠缠多年的冤案终于得以洗清。欧阳钟石哭不出来,于是开始写下24个字:“视徒弟为儿子,耻于无才,空负雨露。如果你尊敬你的父亲,你就不能对自己诚实。”从前,鱼鹅传书,彻夜笔谈。现在,生活更美好了,没必要活在恐惧中,但纸上谈兵的那个人,再也回不来了。

谈及兴起,欧阳钟石从里屋拿出两盘卡带互相赠送——新录制的《钟石自娱自乐唱诵》,其中26段唱诵白都是席晓波的《补墙》。他说:“只要老师有代代相传的音像,我就再也不唱了,怕给老师丢脸。”可以仔细筛选,但还是有疏漏。奚晓波留下了一份资料,或者说他把它放进了盒式磁带里。欧阳钟石肃然起敬地说:“一百年后,我要向老师道歉。”他曾动情地对我说:“席小波先生对我很好,我是他的老无能弟子。在旧社会,戏曲名人的观点非常严重,往往会对自己心爱的弟子留一手。也就是说,在传授技能的时候,他们给了一些折扣,圈子里的人都知道‘问十个问题不答一个’。你什么意思?免得年轻人抢了饭碗。Xi先生根本不是这样的。他迫不及待地向学生们展示他的“噗噗”心。如果你问,他可以回答几十句或者几百句,甚至破掉粉碎来解释一出大戏。最令人钦佩的是,Xi先生没有高级教师的架子。他心甘情愿地跑到学生身边,用平静的声音和他们交谈。这才是大师的风范。“在外人看来,欧阳钟石的《弟子规》或许太过卑微,但他用明亮的眼睛看着我,倔强地说:“年轻人不必懂,但尊师重道是我做人的原则。“我忽然想到了陈寅恪。1927年,绝望的王国维投昆明湖自尽,中国文化界一片惊骇。陈寅恪在王国维陵墓前庄严地三拜九叩。这种不寻常的行为似乎是一件古老的事情。事实上,这种叩拜和叩门充满了缅怀古代和追思先贤的象征意义。欧阳钟石的微笑也有“象征意义”。他固执地维护着“教师的尊严”,并愿意将这种风尚传承下去。我所熟悉的书法家,都来自欧阳钟石的门下,不分年龄。每当他们提到老师的名字(cs17),总会说“先生”。他们恭敬的态度完全没有任何做作或伪装。

不是老顽固。

欧阳钟石搬走了,搬进了首都师范大学新的高级管理层。里面有防盗门,里间是供家属吃住的;外面是书房兼客厅。一壶新茶,两墙古书,年过七旬的欧阳先生微笑着迎接络绎不绝的客人。他必须接待许多名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新朋友和老朋友,以及新闻媒体...他刚送走几个参观者,就向我挥挥手说:“你看,来来往往的人真多。我怎么会有空的空余时间去读书思考呢?”你没有时间思考,但是外面的世界有一大堆问题要问。突然,一个电话打了进来:一场摩托艇比赛,请为陛下题字。欧阳钟石先是一愣,然后婉言谢绝了。想想也是。向人要话总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摩托艇比赛和老先生有什么关系?他挥挥手,就像突然上了一堂化学课一样,无可奈何。其实欧阳钟石也有弱点,比如尊师重道,思念家乡,亲近媒体等等。只要他想出合适的借口,请他出山并不难。我身边的例子很明显:奚晓波先生的生日纪念活动,Xi学派著名歌唱家的演唱活动,著名歌唱家的专著,弟子的书法作品等出版活动,只需要上门,他们往往义无反顾地写。

2000年,河北家族百科创立。他们想要一个中国著名的书法家来写标题,所以他们让我联系启功和刘炳森。我感觉不舒服:启功先生年老体弱,视力不好。恐怕不能只靠泛泛之交。刘炳森先生的修饰太过分了。况且他的隶书,满满的匠人味,不适合题首。我立即推荐候选人欧阳钟石,许多人都很满意。一个电话打进了王先生的书房,他居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我喜出望外,让老公“开价”,他却一再拒绝,并解释说:“我不是卖字的,不需要收钱。如果你能喜欢我的话,我会写的。”现在的书法家无非是三种人:一种,给钱就干;另一种是不给钱就做;还有一种。你甚至不给钱。当金钱成为某种艺术的前提,这个领域就成了普通的行当,和出租车司机卖泥浆没什么区别。欧阳钟石还给我列举了几位北京的“著名书法家”。他说,“这些人靠卖字画为生,他们在自家门口挂《润格告示》。要他们的墨宝并不难,只要钱够用就行。”放下电话,过了两天,我开车直奔北京。仅仅一个上午,我就把家族百科的题词寄回了石家庄。一年后,《河北日报·文化周刊》改版,欧阳钟石大方题写了“艺海观潮”四个大字。只要你喜欢,你可以带着笔来。一个无名的老师是绝不会屈服的。这种率真的性格和洒脱的性子,与启功先生如出一辙,颇有魏晋名士的风范。

在外人眼里,欧阳钟石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不仅是学术界和艺术界的文化名人,也是首都师范大学的一块金字招牌。本也不赖。领军人物往往成为某一领域的精神图腾和文化符号,比如陈省身在南开的工作,数学,季羡林在北大的工作,文学。北师大挂了两个校牌,一个是毛主席写的,一个是启功写的。这仅仅是因为书法精湛吗?其实还有更深层的象征意义。没有气功参与的北师大,就像没有欧阳钟石的首都师范大学一样,缺乏格调感和荣耀感。尽管欧阳钟石的书法多次被批评为“甜、艳、僵、呆板”,但他本人拒绝公开谈论书法,甚至拒绝承认自己是书法家。但如果没有他发起的书法文化教育学科,没有这个学科的博士点和博士后教学点,首都师范大学就不会有今天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望。1981年,北京的春天来得特别早,绿空如洗,融雪融冰。金色的迎春花在风中一簇簇绽放。这一年,欧阳钟石结束了他28年的中学教师生涯,被勒令转到当时的北师大。学校“语文教改”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显然,欧阳钟石的机会来了。四年后,他主持的成人书法大专班如期开班,这是全国唯一的一个,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分校。教室里挤满了人,欧阳钟石坐在讲台上与侃侃交谈。一把刷子,上下五千年。他得到了季羡林、金凯成、饶宗颐等著名学者的支持。毫无疑问,这就是欧阳钟石的背景和知名度。在这群文化前辈的手中,一个全新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正在一砖一瓦地构建起来。

欧阳钟石是如此熟悉这一领域,以至于他恳切地告诫他的弟子们:“我从小就知道,写作是知识分子的一个必要的障碍,所有的学者都必须向它学习。现在看来,书法也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处理好了,传统文化才能顺利发展;否则会很困难。如今,印刷术和计算机不能代替书写。我一直在想:电脑出来了,海量的古籍可以轻松收录到光盘里,查阅起来方便多了。恐怕没有人愿意躺在桌子上堆旧报纸;但是写字和印字完全不一样。书法可以焕发出‘文’和‘道’的光彩。手写的字可以表现出庄重、严肃、灵动、优雅。这种样子只有用手才能发光。书法,超越了纸笔的限制,可以成为一种有生命的东西去感染人。这种能力是其他技术手段无法替代的。我认为书法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事业,只有敢坐冷板凳的人才能做到……”听出来了,一个虔诚的“殉道者”都有这口气。仅凭这一点,欧阳钟石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他愿意把学生当成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从不当众打游戏。欧阳钟石的弟子、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说:“钟石先生有一个怪癖。从不担任各类书法比赛评委,从不举办个人书法展。为什么?他有一个理论:“一幅好画必须伴随着至少几幅平庸的作品。卖一个建一个群太不划算了。一辈子都要向自己学习,才不会浪费别人的时间,让自己出丑。“是不是很精彩?精彩!”

拐杖

中年时,欧阳钟石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为了救别人,他不顾自己的生死。结果双腿严重受损,明显残疾。1976年,他患了严重的脑血栓,右侧面神经瘫痪。虽然他像正常人一样戴着老花镜,但事实上,只有一只眼睛保留了视力。欧阳钟石在外人眼里,稳重、潇洒,谈笑风生;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他总是侧着头,侧着半边脸和人交流。它是手边的一部无绳电话。回答起来很方便。只要按下它。如果你拨外线,你必须寻求帮助。他真的看不清楚。出门的时候,胳膊上挂个拐杖。虽然走路不难,但你身边大概有根棍子,感觉比较踏实。听力不如以前了。当你和人说话时,你总是把一只手放在耳朵上。在奚晓波百年诞辰之际,河北省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包括欧阳钟石在内的学派后裔齐聚石家庄。火车站附近的大众剧院是席晓波生前经常演出的地方。主办方特意在这里安排了一场西派京剧音乐会,老戏迷们把整个剧场都挤满了。压轴出场的自然是欧阳钟石。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一个银发白面,拄着竹竿,穿着蓝衬衫的小老头走上了前台。他说:“我一站在这个舞台上,就想起了我的老师,席小波先生。我们聚在一起,就是为了缅怀他,弘扬西派艺术……”当晚,他演唱了著名的西派《洪阳洞》,西派弟子、著名电影演员王铁成在弹琴。当时我坐在最前面的记者席,耳朵里充满了惊叹。一位观众假装成“圈内人”,向朋友吹嘘说:“钟石先生,西派是正宗的!天天唱,天天练,70多岁了,没眼睛,没耳朵,没耳朵,身材很棒……”活到一定辈分,一定年龄的人,必然会成为后辈手中的牌位,成为大街小巷虚无缥缈的传说。尤其是不懂历史的人,更愿意把别人的成就想象成急功近利。虽然他们不相信馅饼会从他们头上掉下来,但是他们认为别人盘子里的馅饼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鲜花环绕的欧阳钟石,演变成了一个诗意的传说:年轻时,一个和尚引渡了他;青春里,有大师;中年,有名人相助;拜托,你应该红遍全中国才是理所当然的。成为著名艺术家怎么会这么简单?没有人会想到他的贫穷,他的挣扎,他孤独无助时的无助。在京剧中,米恒空先生放大了他的话:“终有一日,春雷摇,风云重”。前提是你必须是“龙”,至少要有龙的精神和潜力。

三年前,我专程来到欧阳钟石的公寓,向他介绍我的新书。这一次,他很开朗,白脸,穿着一条浅色的裤子。新房子宽敞多了。它曾经坐在西门。现在,对着门的桌子可以等茶了。我看到他坐在对面,拢着耳朵低声说话,我就猜测他的听力明显退化了。我问:“你的五官疾病应该做个全面的检查,那就没有什么特殊的治疗方法了吗?”他笑了笑,拍了拍桌角,回答道:“对!这种疗法既简单又直接。你想,你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老化了,你拉到火葬场烧回去,就都解决了……”说完,他仰面大笑,肩膀抖啊抖,开心极了。2006年夏天,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采访了欧阳钟石。著名男主持人问了一个很烦的问题:据说欧阳夫人一向深居简出,即使客人爆满也不想露脸。只有熟悉的朋友来拜访,她才出来礼节性拜访。然后,她回到里屋,让丈夫与客人详细讨论。拜访《艺术人生》节目组也是这种礼遇。老婆更愿意把欧阳钟石推到风光无限的前台;她更喜欢安静。主持人据此深有感触地说:无论怎么劝说,“阿姨”还是没有到达节目录制的现场。欧阳先生,你有什么话要对电视机前的阿姨说吗?想必主持人以为这种屡试不爽的“煽情”手法,可以勾引出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或者让当事人“告白”到心里流泪。这也难怪,央视是媒体的龙头,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在这场“太口”秀中闻名天下。多少受邀艺人带着老婆孩子亲戚朋友,为自己年轻时受的一点委屈痛哭叹息。我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不化妆的演员,何苦呢?显然,欧阳钟石不屑于回答这么无聊的问题。主持人并不感兴趣,只是一步一步的不停追问,还追着问“你不想跟阿姨说点什么吗?”“是的!”欧阳钟石点了点头,稍微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如果你有什么要说的,回家再说吧。”“你在说什么?”老人转过头,破解了攻势。他笑着说:“不管我们说什么,都不用担心。”

此话一出,现场哄堂大笑。主持人只好尴尬地咧嘴一笑,就此打住。看到这里,我惊叹:不愧是大学者,不愧是大艺术家——真高!欧阳钟石永远不可能钻进一个“耸人听闻”的套子里,也不可能被别人引导。他是京剧舞台上吸引数万人目光的明星,但他拒绝在“活秀”中做活道具——他不恋俗,不恋名,这是他的口味。与他优雅灵动的书法不同,生活中的欧阳钟石乐于“藏锋”。他不愿意批评任何人,甚至拒绝否定年轻人。他总是以赞许和鼓励的态度对待别人,甚至拒绝表露自己的态度。由此,我想到了老作家李国文。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正是崭露头角的时候。没想到,一位曾获斯大林文学奖的资深作家,竟然写了一篇批评他小说的文章。结果李国文一剑消失了20年。当时他信誓旦旦:“有一天,如果我能成为作家,我一定要包容年轻人。如果你能帮助年轻作家,你会不遗余力。年轻人是允许互相接触的,也不一定要做妈妈的乖宝宝。“欧阳钟石本性不浅,每个阶段都有名师指导,名师支持。我觉得他对外界的谨慎和赞美,并不是一种委婉的意外,而是一种本能的尊重。也有批评,指责欧阳钟石是只种玫瑰不挑刺的“好好先生”。所谓的“果药”,如果没有他的前辈们在文化和学术上的慷慨指点,是帮不了这个时代的病的。在我的印象中,欧阳钟石确实有一口“很好”和“非常好”的口语。据弟子口述,他也是一位出口成章、一针见血的严厉长者。天下名师,哪有只种玫瑰不挑刺的“好好先生”?其实金刚怒眼是佛的,菩萨低眉是佛的。同样的效果,何必强求?

欧阳钟石最不喜欢“中庸”和“思乡”的评价。想必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做人的底线。或许,“老马奸诈,老人滑溜”等早已散在长辈身上的令人窒息的烟火气,并不代表他们愿意做多才多艺的“琉璃球”。如果这样,中国的文化就彻底绝望了。启功先生亲口说,一家出版社策划了陈垣的选集,并请他题字。启功兴奋地说:“出版社有现成的字,告诉我怎么写;但是我没有资格在老师的作品集上签名,也不忍心提名一些名字来写。我在“陈远”二字后加了“先生”,战战兢兢地在纸条上签了字:“被录取——建功立业,敬谢不敏”。这样,我觉得舒服一点。”作为辅仁时期的学生,欧阳钟石完全继承了古人的“师道”。我见过他为席晓波、张伯驹、季羡林、张岱年等人题字,都标明他的晚辈身份,或写“尊衔”或“双手奉上”...极其谦恭有礼。这是对老师的尊重,是用呼吸和心跳对教育的尊重。为什么有些年轻人特别有魅力?为什么那么多名人愿意捐出自己的钱?永远不要只靠祖先的德行和天道的安排,一个人一定要诚实,一定要努力。欧阳钟石的优秀可能是天赋,勤奋,最重要的是做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常识网 » 欧阳中石(古风巨匠——欧阳中石)

上一篇:三级教育(三级安全教育与培训内容)
下一篇:电视直播系统(索尼电视怎么看电视直播?)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