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年报2019(2020年小米年报)

开心常识网 513 2023-12-09 00:03:46

分享完一顿饭牛皮的内容,记住关键词:小米企业年报你怎么看?小米2020年报,小米集团年报,小米年报2019 pdf,小米公司年报。关于[小米企业年报],小米集团年报点评今天分享给大家。如果对你有帮助,别忘了关注这个网站。

内容导航:1。小米集团年报点评2。小米企业年报,小米集团年报点评1。小米集团年报集微网讯点评。3月24日晚间,港股小米集团-W发布2022财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00.44亿元,同比下降14.70%。从各业务线细分来看,智能手机板块收入从2021年的2089亿元下降19.9%至1672亿元;IOT及消费品事业部收入从2021年的850亿元下降至798亿元;互联网服务事业部收入较去年微增0.4%至283亿元。在业绩面临整体下滑的当下,小米调整了新的竞争策略。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鲁魏兵总裁明确表示,2023年小米将推出“规模与利润并重”的新业务战略,加强风险管控,注重稳健经营。

 小米企业年报,小米集团年报点评

鲁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已经做出了很多关于2022年的复牌和思考。对于“规模与利润并重”的新经营战略,2023年初,公司成立了集团管理委员会和集团人力资源委员会。未来宏观环境会逐渐好转,消费电子也会回暖,但仍需要一段时间。公司将对盈利目标进行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风险管控,对未来保持谨慎乐观。“长坡厚雪”是公司走的一条路。

从2019年3月开始,小米集团手机×AIoT的双引擎战略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公司从IoT转型到AIOT后,场景应用越来越多。小米物联网连接设备数量已超过5.9亿,同比增长35.8%。目前,全球最大的消费级物联网网络已经建成。细分产品的用户在获得高质量的消费体验后,完成了对物联网产品的闭环流量反馈,小米生态链产品的不断完善,形成了强大的产品矩阵,为小米未来提供了清晰的变现模式。

手机业务仍然是小米最大的收入来源,但2022年,手机行业真的是“弱Beta”周期年。无论是国际厂商还是中国本土手机厂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5亿部,占市场13%,占据全球第三的领先地位。进军高端市场的战略持续推进,小米12S系列、MIX FOLD2系列、13系列三代产品在用户口碑和市场份额方面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据第三方数据显示,由莱卡深度研发的小米13系列在发布后连续七周位居中国大陆4000 ~ 6000元价格区间安卓智能手机销量第一,在JD.COM平台的好评率也因其优异表现超过99%。同年12月,公司发布的小米手表S2智能手表和小米Buds 4半入耳式降噪耳机以小米13Pro极速套装的形式与智能穿戴新品结合销售,进一步提升了小米手机的生态使用体验。

但从手机营收整体增长来看,小米手机似乎暂时告别了高光时刻。相比2020/2021年小米手机业务整体25%和37%的同比增长,2022年,小米营收连续四个季度同比下滑,整体下滑幅度为11-28%。目前高端旗舰系列机型整体销量还是比较低的。2022年第四季度,小米公司早期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大部分都是价格敏感型客户,高端产品仍处于精心打磨期,产品升级尚未给公司营收带来有效转化。

对于小米手机2023年的市场前景,公司管理层表示,手机行业经历了从芯片短缺到芯片过剩的快速供应逆转,整个行业的库存水平快速上升,市场竞争加剧。今年1-2月,小米手机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降约4%。3月份销量与一季度基本持平,同比下降2-3%。目前消费市场还没有完全恢复,预计今年下半年会有所恢复。

此外,对于市场关心的库存问题,鲁表示,公司整体库存目前处于非常可控的状态,问题库存不多,大部分是一些可以解决的库存。2023年一季度去库存接近尾声,业绩有望逐季好转。根据公开资料查询,小米2022Q4的库存周转周期为79.63天,2021年同期为62.7天。抛开客观因素的影响,小米处理手中存货的时间是之前的1.3倍。年报显示,2022Q4的存货已经下降到504亿,其中171亿是原材料存货,相比年初的200亿下降了15%。但值得一提的是,完成去库存的主要手段是采取降价,但降价行为并没有给小米带来明显的销售回暖,预计短期内手机利润率会进一步恶化。财报显示,“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从2021年的11.9%下降至2022年的9%,主要原因是小米加强了库存清理”,这也证明了小米面临巨大库存的短期压力。

2016年和2018年,小米一度陷入低谷,但小米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线下渠道铺垫,让小米恢复了增长态势,因此市场对于小米横向品牌扩张的“造车之旅”也备受瞩目。

根据小米财报,小米汽车业务仍维持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的目标。最近已经顺利完成冬季测试,整体进度超出预期。这或许意味着,目前陷入焦虑混战的汽车行业,即将迎来一位擅长整合产业链、提供超高性价比赋能的勇士。2022年,小米智能电动车等创新业务投资31亿元人民币,汽车业务R&D团队2300人。根据相关媒体的口径,该公司目前正在同时研发两款量产车,其中第一款车型定位于中型溜背式轿车,该车型起步价暂定为26-30万元左右。另一款三电机系统车型预计将于2025年上市。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专利申请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基本实现了一键呼叫车辆、自动进入匝道、主动变道超车、自主泊车服务等功能。值得注意的是,雷军在之前的采访中提到,目前电动车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当行业成熟后,全球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小米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努力成为电动车前5大巨头之一。

至于小米的造车,笔者一直认为是又一次坚定不移的“Reebs”之旅。小米今天已经走过了第十三个年头,这个年轻的公司还在努力。无论是“年轻人的第一部手机”的终极梦想,还是智能家居“人人拥抱科技”的青春情怀,都让我们一次次体会到了小米扎根年轻人的坚定决心。或许电动车行业经常被诟病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实质性的创新,但还是对雷军的最后一次创业抱有最大的期待。

2、小米企业年报、小米集团年报点评小米年报出炉,净利润同比增长69.5%。四大业务增速在30%左右。我们非常满意的是,去年疑似物联网业务也恢复了高增长。现在边肖会讲小米企业年报?希望下面的内容能帮到你。让我们来看看!

 小米企业年报,小米集团年报点评

小米企业年报

小米年报出来,净利润同比增长69.5%。四大业务增速在30%左右,去年被怀疑的物联网业务也恢复高增长。我们很满意。

今天小米14.7元,净利润200亿。2019年,小容老师专注小米8元的时候,净利润100亿。在这三年里,小米的利润翻了一番,全球市场份额几乎翻了一番,仅次于苹果和三星。公司越来越赚钱,但估值又回来了,价值投资者做梦都要笑。

退一万步讲,14.7元的小米相当于一个没有成长起来的制造公司。让我们用常识来思考一下。能和苹果三星角力的公司只值这个价吗??显然说不通。该公司去年的平均回购价格在24元,远高于目前的市场价格。今年将再回购100亿港元。

小米估值不可逆,雷军做事能力有目共睹。物联网,造车,但是你搞出一个来,市值至少是万亿吧?30块钱,你可能要担心卫星能不能落地了。现在不到15块,容错率非常非常高。我们实在想不出,对于一家如此优秀、估值如此具有竞争力的公司,有什么好担心的。

年报唯一的缺口就是经营性现金流不够,大部分缺口在应收账款上。其实钱是赚到了,只是还没进口袋,但也是时间问题。

以下是具体的业绩评论,涉及业务细节和我们的看法。想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看看。

业绩审查

2021年,小米营收同比增长33.5%,至3283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69.5%,至220亿元。四大业务均录得高增长。

1.智能手机

营收2088.7亿,同比增长37.2%,占总营收的63.6%。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9亿部,同比增长30%,14.1%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三(苹果排名第一,三星排名第二),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智能手机业务也关心两个数据,ASP(客单价)和毛利率。近年来,小米的ASP稳步上升。2021年APS同比增长5.6%至1097.5元,毛利率11.9%。预测小米的盈利也是从这三点出发。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小米开始面临严重缺芯,这直接导致了Q4季报的疲软。目前今年也面临这个问题。但归根结底,缺芯是一个短期因素,是可以克服的。

2.物联网和消费产品

收入849.8亿,同比增长26.1%,占总收入的25.9%,物联网连接数同比增长33.6%,至4.34亿台。最能代表客户粘性的数据是,物联网设备五人以上用户同比增长40.4%,达到880万。以上数据都代表了小米物联网业务的稳步提升。在年报中,小米看中海外巨大的增值空间,把握在国内的长远发展。

3.互联网服务

营收282.1亿,同比增长18.8%,占总营收的8.6%。2021年,小米全球增加的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125亿,中国大陆达到1890万。2021年广告收入达1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42.3%,主要得益于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高端手机占比的提升以及商业化能力的增强。

4.海外市场

2021年,小米海外市场营收达到16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7%,占总营收的49.8%。最近两年,小米的海外营收已经接近50%,可以算是真正的国际化公司。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逐渐见顶,甚至国内出货量也有所下降。只有放眼国际市场,才能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天花板。

目前小米正在利用自己雄厚的盈利能力弥补科技短板。对于小米来说,提升科技属性的决心越大,未来的现金流就越差,但我们认同投入现金流创造长期技术优势的策略。

小米涉及面广,现金流跟得上吗?除了四大业务的行业增长、品类扩张和全球扩张,小米的战略是投资和赋能另一个实体,这是基于自身销售网络的投资变现,有点像腾讯的流量变现。投资扩张和增长的道路从长远来看确实是可行的。而且小米现在不涉及垄断问题。

就目前来看,小米整体抗风险能力还可以。在缺芯的情况下,小米的供应链管理和议价能力还可以。品类库存周转天数维持在64天,说明库存管理较好,但离总公司还有差距。目前小米的商业模式在营收比例上更类似于硬件公司,比如家电。

总体来看,小米还处于成长期,距离雷军的终极计划还有一段距离。目前小米的商业模式确实存在不确定性,但在如此大的安全边际面前,这些不确定性都不算什么。

长期逻辑:小米战略未来可能的得失

小米在战略规划上很有前瞻性,经常准确的踩在风口上,在固定的竞争格局下增长应该是很稳定的,目前还在成长期。

从长远来看,我们唯一担心的是这些行业的潜在竞争对手。在各种新兴消费电子领域,一旦行业发展成超级多强格局,小米可能要进入最后一战。在战线太宽的情况下,除了手机其他行业能否抵挡住新巨头,还有待观察。

但是短期内我们不应该担心这个问题。

上一篇:南京金陵中学岱山分校东校区(金陵中学岱山分校南京排名第几)
下一篇:巴西松子一天吃多少粒为宜(一岁半宝宝松子一天吃多少粒为宜)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