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开心常识网 982 2023-04-04 08:01:43

积攒生活经验,看懂人生百态,这里是经验区。最近不少人对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很感兴趣,接下来跟随小编默默子的脚步了解下。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高次数是1,等号两面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一般形式是:

一元一次方程最早见于约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时期。公元820年左右,数学家花拉子米在《对消与还原》一书中提出了“合并同类项”、“移项”的一元一次方程思想。16世纪,数学家韦达创立符号代数之后,提出了方程的移项与同除命题。1859年,数学家李善兰正式将这类等式译为一元一次方程。

扩展资料: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五步,即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所有步骤都根据整式和等式的性质进行。

以解方程

为例:

1、去分母,得:

2、去括号,得:

3、移项,得:

4、合并同类项,得:

5、系数化为1,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是什么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其一般形式为:ax+b=0(a≠0)。

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个根。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配问题、盈亏问题、积分表问题、 *** 计费问题、数字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合并同类项

与整式加减中所学的内容相同,将等号同侧的含有未知数的项和常项分别合并成一项的过程叫做合并同类类项。合并同类项的目的是向接近x=a的形式变形,进一步求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2.移项

①概念: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②依据: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1。

③目的:通常把含有未知数的各项都移到等号的左边,而把不含未知数的各项都移到等号的右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一元一次方程公式

一元一次方程公式为ax+b=0(a≠0,a是ax的系数,a与b均为常数)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一次方程。

一、一元一次方程定义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

1、为一个等式。

2、该方程为整式方程。

3、该方程有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4、该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系数化为1)

5、未知数系数不为0。

满足以上五点的方程,就是一元一次方程。

三、一元一次方程判定

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ax+b=0(a≠0,a是ax的系数,a与b均为常数)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一次方程。里面要有等号,且分母里不含未知数。

变形公式:ax=b(a,b为常数,x为未知数,且a≠0)。

四、两种类型

1、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将未知数放在等号左边,常数放在右边。如:x+2x+3x=6。

2、等式两边都含未知数。如:300x+400=400x,40x+20=60x。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请举例说明.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即“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即“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即所有一元一次方程经整理都能得到的形式)是ax+b=0(a,b为常数,x为未知数,且a≠0).

方程举例2a=4a-63b=-1x=1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不知道你看懂了没,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收藏本站不容错过。

上一篇:银盆岭二手房 银盆岭二手房价格
下一篇:一战到底周涛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