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查询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mysql 查询结果 列表框
0
2025-02-21
2022年,中以庆祝建交30周年;2022年,青岛高新区迎来3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7月29日,位于青岛高新区的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迎来了两周年庆典。近两年来,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积极响应国家“双流通”战略,不断挖掘中以之间的供需信息,促进以色列创新创业优势与以色列市场生产力优势的匹配互补。截至目前,已在全国挂牌7个创新实践基地,推动10余个高新技术项目与省内外机构、企业合作。接下来,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将继续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拓展对外合作,打造国际合作“中转站”。
创新路径,搭建跨界交流的“in 空”客厅。
2008年在青岛高新区从事招商工作,2020年担任中以(青岛)国际客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殷娜新可以说是参与和陪伴了青岛高新区和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的成长。“以更高的视野和格局打破地区壁垒,以更大的格局开展国际合作。”在谈到国际客厅如何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赋能时,尹娜新这样说道。
回顾两年来的工作,尹娜新坦言,客厅自开业以来,始终坚持创新引领,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聚焦医疗健康、农业科技、水科技、智能制造、海洋科技等产业领域,在活动交流、项目合作、人才引进教育、资本助力等方面不断深化与以色列的合作交流。
客厅是交流的载体,自从客厅开放以来,疫情一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在疫情影响下,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如何进行国际传播?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困难,客厅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新路径,开设了“空中客厅’。”尹纳新介绍,借助前期积累的以色列合作资源,他们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为两国企业和机构搭建了一座直达空中国的桥梁,成功策划举办了80余场产业、技术、文化交流活动。两年内两国各有两位大使出席并发表演讲。“特别是今年6月,第一届青岛‘以色列周’重磅策划举办,吸引了线上线下近20万人参与。得到了中以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良好评价,成为中以建交30周年的亮点。”
积极响应国家“双流通”战略,不断挖掘中以之间的供需信息,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在促进以色列创新创业优势与以色列市场生产力优势的匹配互补方面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在全国挂牌7个创新实践基地,推动10余个高新技术项目与省内外机构、企业合作。
平台驱动助力项目对接的最优路径
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的创新思维也贯穿于作品的方方面面,位于青岛科技创新要素的高地。其中,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与海创会签约的“中以跨境双核创新孵化器”最为突出。
“与常规孵化器不同,‘双核助力’成为‘中以跨境双核创新孵化器’最大的创新。”尹娜欣告诉记者,以色列的离岸孵化器提前筛选培育优质的初创项目,起到了项目的漏斗作用。然后由两国专家进行入华前的培育和辅导,为出海和入华做准备;位于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的加速器,正是根据国内需求进行二次精准培育,加速对接产业需求孵化,推动项目全面产业化。“经过双核孵化器的筛选,中以双边团队通力合作,帮助项目选择最佳合作路径,让项目对接更加精准有效。”当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国际交通受阻时,孵化器成为中以创新资源有效对接的主要道路。青岛和特拉维夫的两个孵化器就像两台排量强劲的发动机,驱动空与中国交流。
对于这一点,海创汇总经理刘也深有感触。在他看来,这个双核孵化器为中以创新资源进入中国搭建了一个加速服务平台。而且,这种模式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去年10月,海创汇与全球领先的4D毫米波雷达公司Vayyar、以色列独角兽公司签约成立合资公司——青岛坤宏智能,并于今年2月注册成立。“合资公司作为智能感知领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前期专注于智能养老领域,推出了居家跌倒检测设备。”刘坦言,“坤弘”的诞生离不开全新的跨界双核创新孵化模式和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的助力。“从前期的业务洽谈到后期的合资签约、公司注册,客厅利用平台上的资源聚集优势,精准赋能,帮助坤宏解决了很多业务沟通、注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据悉,依托中以跨境双核创新孵化器,Coretigo、AGRORIM等20个初创项目已推进至以色列孵化器,青岛坤逸智能已于今年上半年成功入驻客厅。值得一提的是,这款双核孵化器已经连续两年被以色列Geektime评为“中国最佳创业加速平台TOP5”第一名。
开放,打造国际合作的“中转站”
立足青岛高新区,服务青岛对外开放大局。“青岛高新区正在加快构建1+2+1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个核心产业就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基于此,我们一直将以色列医疗健康产业与中国的对接合作作为客厅的主要业务之一。”尹纳新告诉记者,紧盯以色列医疗医药创新资源,他们组织了多场医疗健康产业对接会,不断引进以色列高端医疗健康资源,积极为高新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赋能。优质资源的集聚效应持续放大,促成了一批中以医疗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意向。
接下来,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将围绕青岛“123460”计划的目标定位和思路,按照“1264”高新区的战略部署要求,充分发挥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的平台优势和桥梁作用,不断引入优质创新要素,为实体经济发展赋能。继续做好“科技创新”文章,打造“国际合作”品牌,助力高新区“重返前十”,助力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同时,继续优化国际合作营商环境,深化打造以色列人来华“温馨驿站”。积极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继续发挥对以合作生力军作用,加强与中以商协会、机构的联动,促进中以先进技术、人才、资本双向互动,实现精准对接,进一步深化对以合作。此外,总结与以色列合作的经验,创新合作模式,向日韩、中东、欧美传播,拓宽合作领域,拓展对外合作,打造国际合作“中转站”。
“青岛高新区三十年,‘精彩’。正值壮年,未来可期。我相信它一定会早日成为世界级的高科技园区。青岛国际客厅刚满两年。虽然年轻,但带着梦想,我们将继续发挥敢为人先、率先垂范的精神,为高新区和青岛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对于未来,尹娜欣充满期待和信心。(青岛日报/新报记者通讯员肖辛怡)
(作者:周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常识网 » 迎来开厅两周年,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在全国挂牌7个创新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