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失去女主后黑化(男主失去女主后追悔莫及)
0
2025-02-21
关于【埃及石碑文字研究】,今天常识小编棒棒酱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埃及石碑文字研究: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2、埃及石碑文字研究,罗塞塔石碑的意义1、埃及石碑文字研究: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7月24日,由法国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商博良的冒险:象形文字的秘密”特展闭幕。这一展览旨在纪念古埃及象形文字破译200周年,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大家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展览共展出近350件文物,从商博良的研究笔记和手绘图,到充满神秘气息的罗塞塔石碑拓本,再到特意从卢浮宫借来的埃及法老木棺……展览好似一部厚重史书,呈现了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过程和方法,带领参观者循着这位“古埃及学之父”的脚步,走近令无数人着迷的古老文明。
在展厅入口处,一部动画短片向人们介绍了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方法。图文并茂的解析、生动形象的讲解让人在观看时觉得读懂象形文字似乎并非难事。然而,当你想向别人介绍它的发音和书写逻辑时,却发现并不容易。“古埃及象形文字兼具表音和表意,没有任何标点符号,完全是另一种思维方式。”该展联合策展人、古埃及历史学家伊莱娜·维朗克解释说。
出生于1790年的商博良从小便对语言展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并在大学时开始学习拉丁语、希腊语、阿拉伯语、科普特语(一种采用希腊字母的古埃及语)等多种语言。不仅如此,年轻的商博良还对埃及文明抱有巨大热情。1806年,他在写给哥哥的一封信里说:“我想对埃及这个古老国家做更加深入的研究,而随着我知识和阅历的增加,这热情将会继续增长……”
这份对未知文化的激情推动商博良开始系统研究罗塞塔石碑。这块公元前196年托勒密王朝时代制作的石碑出土于1799年,高1.14米、宽0.73米、重达760公斤,石碑上雕刻有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圣书体)、平民文字(大众体)以及希腊文书写的同样内容的碑文。这是研究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重要史料,是揭开谜团的“钥匙”。罗塞塔石碑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本次展览展出的虽是碑文拓本及石碑复制品,依然是明星展品,被参观者们团团围住,仔细观看。
已泛黄的石碑拓本上,可以明显看到3种语言组成的上中下分层区域。基于欧洲学界此前的研究,商博良起初认为,石碑上的象形文字与希腊文在内容上是对应的,假如象形文字与平民文字文本中的每个符号表示一个事物或概念,那么符号数量应当与希腊文文本中的单词同样多。但是很明显,石碑上的希腊文和象形符号数量相差甚远——希腊文只有486个单词,象形符号却有1419个。因此商博良得出结论,不是所有的象形文字符号都独立表意。
商博良继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王名圈”,即石碑上用椭圆形圈起来的一组象形符号,表明这是一个法老或国王的名字。在商博良之前,英国学者托马斯·杨曾解读出石碑上多次出现的国王名字“托勒密”;1822年,商博良在菲莱方尖碑上也发现了“托勒密”的“王名圈”,由此推断出石碑上另一个“王名圈”的意思,这些发现成为解读象形文字的关键线索。通过对应这些专有名词,商博良归纳出象形文字中起到字母作用的符号,破解了很多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发音。
由此,商博良证明象形文字是表意的和表音的,这些符号有些是字母,有些则是音节文字。例如,鸭子的符号可以指该生物,也可以代表发音sa。他编制出一份象形文字符号和字母发音对照表,例如秃鹰的符号发a的音,腿的符号发b,方框发p等,使人们能顺利读出建造埃及金字塔的法老胡夫的名字,也能破译后来在坟墓中发现的《死亡之书》。商博良的研究为后人解读古埃及文书提供了重要工具。
1822年9月24日,在《关于象形文字语音学的字母——给达希尔先生的信》中,年仅32岁的商博良系统报告了破译罗塞塔石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成果,揭开了象形文字的神秘面纱,由此奠定了埃及学的研究基础。此后,他并未停下对象形文字的深入研究,并致力于挖掘与古埃及历史和世俗生活相关的文化遗产。随后几年间,商博良前往剑桥、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等地的博物馆,不停抄写铭文、临摹石碑,收集了大量研究素材。1828年,商博良带领一支联合考察队来到埃及,开展实地考察,为期两年,从而有机会亲自验证对象形文字所做的推论,许多考察成果被后人整理在1845年出版的《埃及和努比亚的遗迹》文献集里。
1832年,商博良因病去世,年仅42岁。他把短暂的人生献给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令沉默的文明发出声音。“两个世纪后,我们可以看到商博良研究的准确性,能感受到他的勇敢和热忱。他让古埃及象形文字重获生机,也推动古埃及文明研究前进了一大步。”卢浮宫埃及文物部名誉主任吉耶梅特·安德鲁—拉诺埃如此评价。《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02日 18 版)
2、埃及石碑文字研究,罗塞塔石碑的意义古埃及象形文字
今天来聊聊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这也是C叔英国游的第一篇文章
这块石碑其实就是一块残缺的花岗岩,因为是在一个叫罗塞塔的地方被发现,所以就叫罗塞塔石碑。它位于大英博物馆的1楼4号展厅,一般情况下石碑周围总是挤满了人,别说和石碑拍个合影,哪怕就拍个石碑正面,都要等不少时间。
▲ C叔摄于大英博物馆,挤不进去只能拍个侧面
为什么一块破石头会受到如此追捧?主要原因就是罗塞塔石碑上的文字。
1、罗塞塔石碑是怎么被发现的?故事要从古埃及圣书体文字开始讲起。
在古埃及的壁画里,经常会看到类似这样奇怪的文字。
当然,与其说是文字,不如说是图画,而这些蛇啊、鸟啊、人啊等图画,就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也叫圣书体。
如果能够破译这些图画的意思,就能知道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到底发生了什么。
自从发现这些圣书体以后,就不断有人尝试破译,不过当时的破译纯靠想象,所以始终没什么进展,转折就发生在18世纪末。
当时拿破仑想要通过远征埃及进而控制印度,让印度成为法国的殖民地。而拿破仑意识到要想统治一个不同文明的古国,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当地的文化和资源。于是拿破仑派出了167人的庞大科学艺术考察团,考察团在埃及发现了许多古迹。
在拿破仑远征埃及后,也带回了许多埃及珍贵文物,这让欧洲一下子掀起了埃及热,都跑去埃及淘宝。1799年8月,法国在尼罗河支流入海口修筑防御工事,一个工程部队发现了一块刻有奇怪文字的石碑,当时法国兵对挖出文物都习以为常,可他们的长官布夏尔看到后吃了一惊。
因为布夏尔懂点古希腊语,他看到石碑上刻有3种文字,2种看不懂,还有1种就是古希腊语,布夏尔猜测这块石碑非比寻常,于是报告了上级长官。
后来这个发现连拿破仑都惊动了,他下令把石碑运到开罗,制作了复制品,将拓片送给一些欧洲知名历史学者研究。通过解读古希腊语,学者们很快知道了石碑的内容,大意是纪念年幼的托勒密五世登基成为法老一周年,祭祀歌功颂德一番。
这些内容没什么可说的,重要的是最后一句,为了晓谕天下,祭祀决定用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字刻写。也就是说,碑文内容上的3种语言,写的内容是一样,而当时学者对古希腊语是很熟悉的,这也意味着,这块罗塞塔石碑将成为破译古埃及文字秘密的“钥匙”。
尽管有了钥匙,在圣书体是表意还是表音问题上,出现了分歧,破译工作陷入了僵局。
2、古埃及圣书体是如何被破解的?说到这里要介绍一个重要人物,法国人,让·富朗索瓦·商博良。
商博良出生在一个法国书商的家庭,哥哥雅克是从事古代史研究的,而且热衷于跻身上流阶级。商博良对社交没什么兴趣,但在哥哥影响下,从小对古代史和人类起源问题非常感兴趣。
于是哥哥资助他上了法国当时最贵的狄赛尔教会学校,为了研究古代人类,商博良很快掌握了拉丁语和希腊语,由于成绩出色,学校允许他学习阿拉伯语、叙利亚语和迦勒底语 3 种闪族文字。
而一次重要会面改变了商博良的一生。
前文讲了有拿破仑组织了167人的考察队去埃及,而傅里叶就是其中之一,没错,就是那个著名的数学家傅里叶。
傅里叶回到法国后,负责编写《埃及记叙》,同时也成为了伊泽尔省省长。他有一次听说当地一个学生对埃及非常痴迷,就邀请他到自己家参观古埃及文物收藏。这个学生就是商博良。
当时商博良只有11岁,对于省长大人的接见非常紧张拘束,而只有当参观埃及文物时,才放松下来。就是在参观过程中,他发现还没人能弄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于是,他立下宏愿,总有一天要弄明白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于是他开始了东方语言和古代史的学习,希伯来文、巴比伦文、波斯文、梵文、阿拉伯文、科普特文。
在商博良学习的同时,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译也在进行中,其中有一个实质性的发现来自于托马斯·杨,没错,就是那个物理课本里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的托马斯·杨,当时这些科学家似乎都是全才。
杨通过研究罗塞塔石碑,有两个重大发现:
一是破解了古埃及的数字系统,比如什么图画代表1,什么代表10,什么代表100。
二是发现了,古埃及君王的名字外面都会被画一个圈。
杨推测古埃及文字是表音文字,也就是每个符号都是一种读法,进一步他还发现,不同符号也可能读音一样,就是同音字。但仍然有许多符号不知道该怎么读,托马斯·杨也无法更进一步。
终于轮到商博良登场,相比其他人,他会多种语言的优势体现了出来,在研究罗塞塔石碑后,他第一个提出,古埃及象形文字,既不是纯字母系统、也不是表音文字,而是既表音又表意。
根据自己的研究,他把这些符号分门别类,编成了一张对照表。但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而且样本也不够。
在1821年,他在一份《卡萨帝草纸》上,发现了世俗体的克里奥帕特拉(埃及艳后)的名字,根据自己的对照表,他将世俗体翻译成象形文字,但还无法验证。同年,他在埃及阿斯旺的菲莱神庙里发现了一份方尖碑拓片,这份拓片上有古希腊文和象形文字对照。
在上面,商博良不仅发现了托勒密,还发现了克里奥帕特拉的象形文字,和他翻译的完全符合。顺着这条线索,又翻译出,亚历山大、柏林尼斯、提比略、多密善、图拉真、拉美西斯等君王的名字。
终于,在1822年9月29日,商博良在巴黎科学院召开的重要会议上,宣布古埃及象形文字释读成功。这一天,也是一门新兴学科 - 埃及学的诞生日。
此时,距离商博良立下誓言的那天,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而距离这门语言最后被使用,已经过去了1432年。
而这一切都源于这块破损的罗塞塔石碑。
3、罗塞塔石碑又是怎么到英国的?不论是发现,还是破译都是法国人的事情,可罗塞塔石碑为什么会在英国呢?
这还得从拿破仑说起,拿破仑本来想的很好,欧洲大陆已经没什么对手,只有英国孤悬海外,海军没他厉害过不去。如何打败英国?那就要从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开始,远征埃及,进而控制印度,切断物资补给。而且,这也是当年亚历山大大帝的轨迹。
计划是很好,结果法军是到了埃及,但就在尼罗河阿布基尔湾海战中,法国海军被英国海军全歼,史称尼罗河河口海战。结果反而是法军无法从本土得到补给,没物资这下部队抓瞎了。
不过还好,前文不是说法军还带了167个专家过去嘛,靠着这些专家,法军在埃及设立了兵工厂,啤酒厂,仪器设备厂,医院等设施,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了罗塞塔石碑。
但抵抗了2年,埃及还是被攻破了,1801年9月英军和法军签订了《亚历山大条约》,这条约内容法国人一看也压力山大,条约规定,法军要交出在埃及发现的所有文物和研究资料。
法国人很生气,杀人诛心啊,大不了鱼死网破,于是法国人威胁要把研究资料一把火烧了。最终协商下来,文物留下,研究资料法国人带走。
结果法国人还想留一手,偷偷把罗塞塔石碑当资料运走,最后也不知道谁走漏消息,被英国人查到,最终,罗塞塔石碑还是到了大英博物馆。
但是罗塞塔石碑的秘密还是被法国人商博良给破解的,埃及政府后来为了感谢商博良,特别把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方尖碑送给了法国,这个方尖碑高23米,重230吨,法国人用了2年才把东西运回法国,方尖碑现在就伫立在协和广场上。
这就是罗塞塔石碑的故事,出于好奇,我尝试了一下用圣书体来写我的名字:
ChrisQu,感觉还挺帅的,你也想试试吗?请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参考资料
《埃及学:一门近代新兴学科的诞生》
《古埃及文字及其影响》
《古埃及文字是如何被破译的?》
《纪录片:语言和文字的起源》
- END -
噼里啪啦一顿牛皮的内容分享完毕,记住关键词:古埃及文字石碑,埃及 碑,埃及石碑文字研究现状,埃及碑刻,埃及三种文字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