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导航tv免费j进入入口视频 与心念交叠
1471
2023-07-05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冲击,11月经济数据不尽如人意。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降5.9%。1至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消费市场明显承压,市场销售降幅有所扩大。人流、物流、资金流不畅,叠加外需下行,工业增加值从前值5%下行至2.2%。
与此同时,投资也低于预期,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87%,1至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3%。
“疫情和外需拖累共振下,工业生产超预期回落,部分中上游行业表现相对较好。服务业生产加快下滑,活动预期逼近年内低点。社零有所回落,疫情影响和就业压制增强。伴随疫情扩散、出口加速下滑,经济仍在‘二次探底’中。”国金证券首席分析师赵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不过,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付加奇对此表示,11月份市场销售承压主要是受疫情短期冲击影响,消费市场提质增效态势没有改变。随着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地落实,扩内需促消费系列政策逐步见效,消费市场发展韧性持续显现,居民消费需求将不断释放,市场销售有望稳步恢复。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也表示,下阶段,要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进一步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充分利用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保持投资稳定增长。
近期,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聚焦扩大内需精准发力。按照预测,明年将成为国内经济回升之年,宏观主线转向内需增长为主,驱动包括稳增长续力带来的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强劲、疫后修复及地产链拖累减弱等。预计全年GDP增速或在5.5%左右。
产需双弱
在疫情的影响下,居民出行减少、消费场景受限,消费者预期也受到冲击。
数据显示,11月份本土疫情波及全国多数省份,对此,非必需类商品销售和聚集型消费下行明显。11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商品零售下降5.6%。此前一直支撑消费的汽车分项开始转负,11月汽车零售额同比下降了4.2%。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也下降1.6%。
同时,餐饮等接触式消费受到较大冲击,11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8.4%。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较大的出行类商品销售下降,对消费市场影响较大。
不仅如此,外出受限后,可选消费也出现大幅下滑,比如通讯器材类同比下降17.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下降15.6%。
红塔证券研究所宏观分析师杨欣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分项中,只有粮油、食品类和中西药品类实现正增速,分别为3.9%和8.3%,而且居民生活半径的缩小也使得消费更依赖线上渠道,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占社零比重提升至31.2%。1至11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4%,增速明显快于线下商品销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1%,比1至10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自9月份起占比连续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受“双11”网购促销带动,带动快递等行业也实现较快增长。据国家邮政局测算,11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增长1.2%;11月1日至11日快递包裹处理量超42亿件,日均处理量超3.8亿件,是日常业务量的1.3倍。同时,网络消费、线上服务等带动信息服务类消费较快增长。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居民消费需求稳步释放,购物方式网络化趋势进一步强化,消费市场发展韧性将持续显现。
与此同时,需求下行也拖累了工业生产。
11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2.2%,低于市场平均预期的3.7%和上月的5%;其中,制造业同比2%、较上月回落3.2个百分点,电燃水同比-1.5%、低于上月的4%。制造业主要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均较上月回落,其中,计算机通信和汽车制造增速超10个点回落、指向出口拖累;电气机械、化学原料、黑色冶炼等保持9%以上增长。
服务业产出同比-1.9%、年内再度转负,低于上月的0.1%,已经是连续3个月回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同比较上月回落1.9至45.1%、为年内次低水平。在疫情“二次冲击”下,服务预期加快恶化、预期指数同比较上月回落3.6个百分点至53.1%、接近4月低点的53%。
基建支撑起固定资产投资
消费之外,疫情“二次冲击”也体现在基建上。
疫情影响下,建筑施工进度被拖累,叠加购房者预期悲观、资产负债表受损,房企回款难度依然偏高,房地产投资增速进一步下行。11月,房地产投资同比-19.9%,较上月的-16%进一步下降,新开工和施工降幅继续扩大,其中施工连续三个月降幅扩大、当月同比-26.3%;竣工同比-1.7%、降幅较上月收窄6.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33.3%、低于上月的-23.2%。
不过,制造业投资可圈可点。1至11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快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4.0个百分点,但相比上个月的9.7%仍然有所放缓。
在杨欣看来,制造业投资回落主要是盈利能力减弱拖累的。工业企业中制造业利润增速同比-13.4%,内外需拖累下制造业自身造血能力减弱削弱了制造业投资的动能。
不过,当前,基建投资已经成为稳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抓手。尽管财政有压力,但开发性金融工具解决了项目资本金问题,弥补了因财政资金不足难以补充项目资本金而导致重大项目难以启动的困境。比如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长了41.4%,在上个月39.7%的高增长基础上还继续上行。不含电力口径的基建投资累计增长8.9%,在上个月8.7%的基础上进一步回升。从单月数据来看,增速由上月的9.4%上行至10.6%。
“基建投资和制造业设备更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较为关键,外需压力加大之际,应积极扩大内需,当前,《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已经发布,期待更多细则落地。”杨欣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不过,展望未来,在疫情防控优化后,只要政策能精准发力、稳定市场主体的预期,就能为明年的经济的好转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