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藤隆结婚了吗(近藤隆百度百科)
1968
2023-06-26
文字:夜来香
1982年,儿童电影《丁咚的春天》由石小华执导,吴建新编剧,张瑞芳、方超、王佳莹、牛犇和陈裕德联合主演。该片获得文化部优秀儿童电影奖和第三届中国金鸡奖特别奖。
石小华作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著名女导演,《丁咚的春天》是她独立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在此之前,她多次为谢晋导演担任副导演,包括主演的《青春》、《啊!摇篮。
01.金鸡奖获奖儿童电影
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不断发展和完善,儿童电影成为新时期重要的电影类型。中国电影金鸡奖也授予了优秀的儿童故事片,如王导演的,李陵的第一部银幕电影,第五代著名导演的《候补队员》。电影《春天的丁咚》也是代表作品之一。
作为一部儿童电影,它首先以吃糖果、捏泥人、玩沙子等充满童趣的场景突出了儿童顽皮可爱的个性。其次,塑造了当代教师形象代表陶奶奶,进而延伸出教师与家庭教育的微妙关系,使得影片的主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纯真的儿童世界,各种出身的家庭,教师的价值选择,成为影片的核心主题。
02.教师与家庭教育
这部电影主要描绘了三个家庭的例子。这三个家庭有不同的专业背景、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他们的教育理念代表了大多数家长。
影片聚焦牛犇、方超、王佳莹一家,体现出电影主次分明。这是一个基层工人家庭,也是单亲家庭重组后的特殊家庭。一方面,清洁工刘(牛奔饰)圆润正直,但鲁莽狂躁。他喜欢用暴力来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不料反而让孩子更加自闭胆小。方超是当时红极一时的童星,曾经出演过谢晋的《牧人》。
玲玲是一名工程师的孙女。高级知识分子的精英教育观念使她性格软弱,抑制了她的儿童天性。侯耀宗的父母虽然双职工,但他们自私自利,注重个人利益,性情多变,这也使得他们的孩子无法拥有健全的人格。他们是当时个人主义逐渐盛行后,庸俗实用主义最功利的践行者。
影片仅通过三个家庭,反映了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家庭教养的问题,衬托出以陶奶奶为代表的教师教育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03.陶奶奶--新时代的银幕教师形象。陶奶奶是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在20世纪80年代银幕上的代表形象。早在50年代,张瑞芳就凭借战争电影《南征北战》成为家喻户晓的女演员,60年代又凭借《李双双》成为第二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而这次的《春天的丁咚》再次让她成为百花奖最佳女演员的候选人。
陶奶奶是80年代银幕教师形象中的典型代表。当时广为人知的荧幕教师形象,如《昕薇》中李凌饰演的昕薇,《16号病房》中宋晓英饰演的刘春华,都是年轻教师。昕薇就像一个学生的大姐姐,有一种活泼的活力和亲和力,就像春风一样令人耳目一新,就像朱莉·安德鲁斯在奥斯卡获奖电影《音乐之声》中扮演的玛利亚一样。
陶奶奶是一个宽厚仁爱的长者形象,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其实本片中的陶奶奶形象受到时代的限制,在呈现她的教学方式和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并没有太多新意。她受困于学前教育和家庭生活(和外甥女关系矛盾),设定略显落伍。
而陶奶奶积极学习科学知识(研究“飞碟”一词的含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使这一教师形象脱离了传统模式中“善良”、“仁慈”的观念性品格,不再是单一审美维度的老年人形象,而是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当代教师形象。虽然受限于剧本创作的视角,但关于这些电影并没有进一步的探索。
影片上映后,引起巨大反响。插曲《我们是快乐的小鸟》除了获得多项电影奖项外,也成为了儿歌的代表。电影《春天的丁咚》的片名常常让人以为吕远作曲的《春天的丁咚环》就是这部电影的一个插曲。其实这两者没什么关系。“春天的丁咚”是一个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词,它不仅象征着长辈对下一代的无私奉献,老师们对教育的赤子之心,也象征着孩子们内心最纯粹的体验。
本文版权归夜来花所有,任何形式请联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