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藤隆结婚了吗(近藤隆百度百科)
1968
2023-06-26
相信很多八〇后的影迷一定对李力持导演,“星爷”周星驰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这部电影非常的熟悉。剧中通过无厘头搞笑的形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剧情大致是江南才子唐伯虎,也就是唐寅对华太师府上的丫鬟秋香一见钟情,后来他装穷卖惨博得秋香同情从而混进华府,想尽一切办法接近秋香,结果发现秋香竟然也是自己的一个小迷妹。然而秋香并不认识自己,加上华夫人因为和唐家有旧怨所以不敢轻易表露身份。后来宁王上门刁难挑衅都被唐伯虎一一化解,秋香对他有了好感,但还是始终不相信他就是唐伯虎,直至他画出《春树秋霜图》后秋香才相信他就是自己的偶像。绝命书生第二次来华府逞凶伤了华夫人,唐伯虎用没有枪头的枪捅死了绝命书生,华夫人才同意将秋香嫁给他。虽然经过一番曲折,但最终还是得意和秋香拜堂成亲,有情人终成眷属。
电影中唐伯虎和秋香的情节源于明朝末年小说家冯梦龙所著的《唐解元一笑姻缘》中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原著中说,唐伯虎是吴中才子,恃才豪放、绝意功名。一日坐在游船上,看见从旁经过的画舫中有一青衣小婢正对他笑,顿时像失了魂一样,于是一路追随那画舫,打听到青衣小婢是华学士府中人,就扮成穷汉前往华府谋职,华学士(也就是电影里的华太师)见他写得一手好字,就想让他做公子的伴读书童,为他改名叫华安,并且问他要多少工资,解元道:"身价不敢领,只要求些衣服穿。待后老爷中意时,赏一房好媳妇足矣。"足见这家伙主要目的就是来找老婆的。在做伴读书童时,他还经常替公子修改文章,公子不会写的他就代笔,引起了学士的注意。学士见他确实有才,就留他做内书房掌书记,对他非常信任。也就在这段时间,他也打听到了之前所见的青衣小婢名叫秋香,但苦于秋香是夫人的贴身服侍,寸刻不离无从下手。后来学士又想让华安为典铺里的主管,但觉得这家伙是个光棍汉,有点不稳当,就和夫人商量为他娶个老婆收收心。我们这位大才子知道后那是正中下怀,提出要在侍女中选一人为妻,华夫人同意了。当晚,夫人让二十多个丫鬟供他挑选。他却始终沉默,原来秋香并不在其中,于是他说:“只是夫人随身侍婢还来不齐,既蒙恩典,愿得尽观。”夫人以为他嫌自己小气,便将秋香在内的四个有执事的侍女也叫了出来。他立马就点了秋香。新婚当晚,秋香才知道华安就是苏州的唐解元。老婆到手,目的已经达到。此地不可久留,当晚他就带着老婆跑回了苏州,还写了一个留言条:
拟向华阳洞里游,行踪端为可人留。
愿随红拂同高蹈,敢向朱家惜下流。
好事已成谁索笑?屈身今去尚含羞。
主人若问真名姓,只在康宣两字头。
唐伯虎与秋香郎才女貌虽几经周折却有情人终成眷属,小说与电影都是以喜剧收场,就像很多童话故事里描述的那样,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也是几乎我们所有人都希望的结局。然而不是我们喜欢的就一定是历史,就像我们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刘备的蜀汉能统一全国,光复汉室;就像我们都希望水浒一百单八名英雄好汉个个都生龙活虎地活着,建功立业,然而历史就是历史,还是大家跟着绝绝子的脚步面对事实,尊重事实吧!那么,历史上的唐伯虎是怎样一个人呢?他又有着什么的遭遇呢?现实与理想往往事与愿违,历史上的唐伯虎命运却与小说电影相反的。他的一生可以用这样三句话来概括:年少无忧、中年意气、晚景凄凉。
有一点是肯定的,他确实是才子。他是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与文徵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他生于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六年(1470年),是家中长子。父亲唐广德在姑苏吴趋坊皋桥开酒店谋生,年轻时读过书,喜好书画,常与文人交往。他不惜重金聘请塾师教唐伯虎读书,为童年时代的唐伯虎创造了很好的学习条件。而他自己也是少小聪慧,十五岁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受到文徵明父亲文林的赏识,而此时的他也的确想冯梦龙在小说里说的那样:持才傲物、绝意功名。无外乎写写文章,画画画,纵情山水,喝酒吟诗而已。
直至他二十四岁那年(1494年),父亲唐广德去世,家道开始衰落。谁知祸不单行,在之后一两年内他的母亲、妻子、儿子、妹妹也相继离世。这个妻子当然不是秋香,尽管历史上确有秋香其人,但比唐伯虎早出生二十年左右,也从无交集。他的第一任老婆是18岁时娶的宦官徐廷瑞的次女徐氏。轮番的打击对于他来说打击是不言而喻的,人也变得意志消沉、萎靡不振,二十六岁鬓角已见白发。也许是觉得时不待我,又或许在经历生活的悲伤失意后,为了转移注意力,同时也为了生活,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他潜心读书开始准备科考。在这样的条件背景下,伤感之余写了一首《白发诗》,同时也是劝勉自己努力用功,求取功名。
清朝揽明镜,元首有华丝;
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
忧思固逾度,荣卫岂及衰;
夭寿不疑天,功名须壮时。
凉风中夜发,皓月经天驰;
君子重言行,努力以自私。
不过呢!说他是风流才子也确实名副其实。他在参加录科考试期间仍不改风流本性,竟然与好友张灵宿妓女喝酒、放浪形骸,直接导致他在录科考试中名落孙山。后在苏州知府曹凤以及文徵明的父亲文林、沈周的求情的情况下,才以“补遗”为名参加乡试。才子就是才子,虽然风流,做学问确实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他的,给个机会立马在乡试中拿了一个第一名的好成绩。牛不牛?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省文科状元,那时候应该没有考理科的吧?即使有“科学院”,那里的“院士”参加科举的时候也是考文科吧?比如明朝著名农学家宋应星多次参加科举而不第,肯定作文写不好,要是考理科,一定是个理科状元。
乡试第一名,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又称呼他为唐解元的由来。获得解元称号的唐伯虎老兄开始有点飘了,一兴奋便写了一篇佳作:《领解后谢主司》
壮心未宜逐樵渔,泰运咸思备扫除。剑责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诗中得意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也不乏豪言壮语,自比当年伍子胥手中的宝剑和卞和手中的璞玉,深以为自己是匹千里马,因久未遇伯乐而时至今日才崭露头角。得了第一名还说自己写的文章自己感到惭愧,算不得好文章。不知道是谦虚,还是骄傲自大。更可气的是,中举后他仍不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留连欢场。他的朋友们纷纷劝他,祝枝山对他说,千里马不是看表面,还要看他的品质,一时的得意,千万不要张狂。文徵明写信给他,对他说,我父亲说你有才情,但为人轻浮,恐怕一事无成。可惜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这位风流才子对朋友们的规劝不但都听不进去还回信怼文徵明,说,我生来就这样,你看我不顺眼就别跟我交朋友。这种表现让人觉得他不像是个风流才子,倒像个狂生、无赖了。为此,他和文徵明关系一度不和。
科场的得意并未让唐伯虎老兄得意太长时间,中解元第二年同徐经进京参加会试不幸深陷徐经(徐霞客祖父)科场舞弊案下狱,这其实是一场冤案,当时朝廷为消除舆论将有关人等罢官的罢官,削籍地削籍。唐伯虎也被消除仕籍,发充县衙当小吏。他认为这是一种耻辱而不去就职,回到家后又夫妻失和,估计他老婆肯定骂他是个窝囊废,考不上就罢了,给个官当还嫌小。天天吟诗作画那玩意能当饭吃,跟你后面迟早喝西北风。他一气之下,休了自己的第二个老婆。给我也不能忍,但是我不敢,哈哈......自己也终因抑郁成疾生了一场大病,久治方愈,加上又与兄弟分家生活日窘迫,不得已以卖画为生,换来细碎银两却仍纵情酒色以自娱,相信此时的他也不过以此来填补精神世界的孤苦与寂寞吧。
那么,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宁王派人招唐伯虎做参谋,被唐伯虎用计躲过。这样一个故事情节是杜撰的呢?还是确实是有历史依据呢?答案是后者!对,历史上确有宁王造反一事。
正德九年(1514年),已经四十多岁的唐伯虎收到了宁王朱宸濠派人送来的重金和聘书,邀请他当幕僚,当时的唐伯虎不知道朱宸濠想起兵造反,还以为宁王大人礼贤下士,想结交天下英才,不甘寂寞的他欣然前往,中途还顺便了了他一桩夙愿,到庐山痛快地玩了几天,到目的地后,宁王朱宸濠每天好吃好喝的招待,但唐伯虎毕竟是个聪明人,住了不久以后,耳闻目便很快发现朱宸濠动机不纯,经常谈论一些不臣的话题,他深感问题的严重性,参与造反可是诛九族的大罪。他再色胆包天,也还没有这个胆子敢于参加造反。他真的害怕了,于是在抵达南昌三个月以后,唐寅“疯了”,每当宁王问起起兵的事,他总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更夸张的是,每当宁王派人送来财物,他竟然当着人家面脱光衣服在地上方便,还抓起污物吃掉。一代风流才子沦落到此也实在可怜。幸好宁王也是动了恻隐之心,把他送了回来。后来宁王叛乱失败,整肃余党的时候,他也被抓进监狱,但是因为有了装疯脱离宁王造反之前脱离,才躲过了一劫。
回家之后的唐伯虎对入仕当官再无兴趣,一心钻研书画技艺。嘉靖二年(1523年)十二月二日,一代风流才子唐伯虎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去世。唯一留给世人的是大量的书画作品,可以说每一件都是稀世珍品。我们该怎样评价这位风流才子呢?
书生本意气,才子也风流。
少年不得志,晚景甚凄凉。
戏说点秋香,挚爱沈九娘。
留下诗书画,美名传万家。
,好了,开心的文字阅读到此结束,想了解更多关于本文的消息请大家关注百科常识网,圆圆等你们哟。